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解剖位置:
肛门是消化道的末端开口,是粪便排出的出口。
肛管位于肛门之上,是连接直肠和肛门的一段短管状结构,长度一般为3-5厘米。
2.组织结构:
肛门主要由皮肤和外括约肌组成,皮肤较厚且富含感觉神经末梢。
肛管包括内括约肌、外括约肌,以及一种特殊的过渡上皮,称为齿状线,其上方为柱状上皮,下方为鳞状上皮。
3.生理功能:
肛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粪便的排出,通过外括约肌进行自主控制。
肛管的功能则在于协助粪便的储存和排出,通过内外括约肌的协调,确保排便的顺畅和控便能力。
4.临床意义:
肛门容易发生皮肤疾病,如痔疮、肛裂等。
肛管则容易出现炎症、溃疡或癌变,需要定期检查以防疾病发展。
通过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可以更好地认识消化系统末端的结构和功能,关注相关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