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与患者建立信任,缓解排斥心理
精神障碍患者常由于疾病特性对就医产生恐惧或抵触情绪。家属或朋友应尽量平和地与患者交流,不急于劝说,而是强调医院可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减轻痛苦的方法。例如,可以向患者介绍医生会如何帮助改善失眠、焦虑等具体症状,而非直接讨论“精神疾病”这一敏感话题。
2.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劝导
在患者情绪稳定时,更容易接受理性沟通。如果患者正处于激动、易怒或敌对状态,强行劝说可能引发逆反心理,应等待其冷静下来后再尝试说服。
3.借助权威人士或熟悉的支持者
某些患者对于家庭成员的话较为抗拒,但对信任的老师、朋友、社区工作者或心理咨询师可能更愿意倾听。借助这些第三方力量代为沟通,有时更能促使患者接受治疗。
4.通过家庭医生或社区服务机构干预
如果患者仍然不愿配合,可寻求当地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帮助。他们通常有专业团队,包括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师及护士,可以上门评估患者状态并提供护理方案。
5.必要时启动强制医疗程序
对于存在严重危险行为(如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且拒绝主动就医的患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家属可联系相关部门或精神专科医院申请强制医疗。此举需要经严格的医疗评估和法定程序,以确保合法性和科学性。
精神疾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管理和多方配合。家属要耐心倾听患者需求,避免暴力逼迫或过度施压,同时注重自身心理调节,减少因长期照护引发的压力或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