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控制电子屏幕使用
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延后人体的睡眠时钟。建议在睡前1-2小时停止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和电视。如果需要使用,可佩戴防蓝光眼镜或开启电子设备的护眼模式。
2.调整室内环境
适宜的卧室温度通常为16-20摄氏度。睡眠时应尽量保持房间安静和黑暗,光线强度过高可能影响睡眠激素的释放。选择舒适的床上用品也有助于提升睡眠体验。
3.养成固定作息
每天在固定时间上床和起床,即便是周末也要保持一致。这种规律的行为能够帮助身体形成固定的生物钟,使入睡变得更加容易。
4.进行放松练习
冥想、深呼吸练习或简单的拉伸运动可以降低体内的压力激素水平,为快速入睡做好准备。例如,可以尝试腹式呼吸法:慢慢吸气至腹部鼓起,再缓缓呼气重复5分钟。
5.避免刺激性饮食
晚餐不宜过饱,应减少辛辣、高脂肪或高糖分的食物摄入。咖啡因饮料(如咖啡、茶、可乐)和含酒精饮品也应避免在睡前6小时内饮用,因为它们会干扰深度睡眠。
6.建立睡前仪式
睡前阅读一本轻松的书籍、听舒缓的音乐或泡一个温水澡可以向大脑发出信号,表明已经接近睡觉时间。这些活动应简单而一致,每天坚持进行。
7.避免长时间卧床清醒
如果躺下超过20分钟仍无法入睡,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可以起身做一些放松的事情,比如听轻音乐或写日记,直到感到困倦再回到床上。
以上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时间,并且部分方法可能因个体差异效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