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身体层面
保持规律运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或游泳,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改善情绪状态。
规律作息:每晚保证7-9小时高质量睡眠,有助于恢复神经系统功能,避免因疲劳造成的情绪波动。
深呼吸训练:通过腹式呼吸法,每次吸气约4秒,屏气4秒,呼气6秒,持续10分钟,可降低心率,缓解紧张感。
2.心理层面
学会正念冥想:每天花10-15分钟专注当下,通过关注呼吸或身体感受,减少对焦虑源的过度反应。
调整认知偏差:记录引发焦虑的想法,评估其真实性,并用更合理的观点代替可以减轻负面情绪。
设立可控目标:将任务拆分为具体的小步骤,优先完成最重要的部分,可增强掌控感,减少压力感。
3.行为层面
社交支持:与家人或朋友交流个人感受,通过情感支持获得安慰和建议,避免孤立无援的感觉。
减少过量信息接触:避免长时间关注新闻、社交媒体等可能强化焦虑的内容,将注意力转向积极活动。
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或园艺等放松活动,不仅能转移注意,还可增加生活乐趣。
如果焦虑程度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评估,必要时结合药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