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人体每日所需的营养需要通过多餐分配来获得。如果长期在晚间不进食,可能会导致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重要营养素摄入不足。例如,成年人每日平均需要2000千卡热量,如果少了一顿正餐,可能会出现能量供给不足的问题。
2.可能引发低血糖问题:长时间空腹尤其是晚间不进食,可能导致夜间或清晨血糖水平过低。低血糖的表现包括头晕、乏力、心慌,还可能影响脑部功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对于需要稳定血糖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晚间不进食风险更高。
3.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晚间长时间空腹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容易诱发胃黏膜损伤,甚至导致胃炎或胃溃疡。规律饮食对胃肠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有帮助,长期晚间禁食可能使胃肠道功能紊乱。
4.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饥饿感可能干扰睡眠,导致难以入睡或频繁醒来。研究表明,睡眠中断与体内激素如皮质醇的水平变化有关,而这些变化进一步影响身体修复和免疫功能。
5.可能导致代谢效率下降:长期晚间不进食可能导致基础代谢率降低,因为机体为了适应长期的能量输入减少,会自动减慢代谢速度,这可能反而不利于体重管理。
合理控制晚餐的份量和营养搭配比完全不进食更加有益健康,例如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并避免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