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寻求专业支持
研究表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依赖于专业干预。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缓解多数患者症状。
数据显示,超过70%的患者在接受规范化治疗后会有明显改善,因此尽早咨询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非常重要。
2.规律作息
保证每天6-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能够帮助稳定情绪。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加重抑郁症状,而过长的睡眠时间也会导致精力下降。
尽量固定每天起床与入睡的时间,并避免白天频繁小睡。
3.坚持运动
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或游泳,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有助于刺激大脑释放内啡肽,从而缓解负面情绪。
一项研究发现,即使是简单的散步,也能减轻轻中度抑郁症状。
4.健康饮食
增加富含欧米茄-3脂肪酸(如深海鱼类)、叶酸(如菠菜)及维生素D(如蛋黄)的食物摄入,可以促进神经传递物质的平衡。
避免大量摄入酒精、高糖食品和咖啡因,以免诱发或加重焦虑及情绪波动。
5.设定目标并分解任务
把大目标拆分为小步骤,完成每个任务后给予自己肯定,有助于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建议每天列出3-5件可执行的小事,如整理房间或阅读一页书籍,通过不断积累正向反馈逐步改善状态。
6.避免孤立,建立社会支持
主动联系可信赖的朋友或家人,分享内心感受。研究显示,与支持性人群保持联系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若暂时难以主动社交,可尝试参加线上或线下兴趣小组,逐步恢复对他人的信任。
7.学习放松技巧
深呼吸练习、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放松法等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紧张和焦虑。
每天花10-20分钟进行这些练习,能够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抑郁症可能反复发作,应注重长期管理,切勿忽视其严重性。当症状持续恶化或出现危及生命的念头时,务必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