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心理压力、焦虑或情绪波动可能引发这些症状。
统计显示,焦虑障碍患者中约有80%可能出现胸闷、呼吸不畅等躯体化表现。
此类情况通常伴随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绪表现。
可以尝试深呼吸练习,例如每次吸气4秒、屏气7秒、缓慢呼气8秒的方式,以缓解情绪带来的不适。
2.心脏疾病:
心脏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如心绞痛或心肌缺血。
数据显示,冠心病患者常在情绪或活动时出现胸闷及呼吸急促,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至十几分钟。
若同时伴有胸口压迫感、左臂或下颌放射性疼痛,应警惕心脏问题。尽快停止活动,保持安静,并及时就医。
3.肺部问题:
呼吸困难可能与肺部疾病相关,比如哮喘或慢阻肺。
哮喘患者常在夜间或运动后出现胸闷及呼吸困难;全球患病率约为3%-5%。
急性加重时可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比如沙丁胺醇,若无改善需要立即就诊。
4.其他可能:
贫血和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会引起全身疲乏及呼吸不畅。
血红蛋白水平过低(如低于120g/L)可能影响氧气运输功能,引起心悸、乏力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则可能通过代谢减慢诱发胸闷及精神状态不佳。
这种症状如果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应当尽快进行医学评估,包括心电图、胸片、血液检查等,明确具体病因并获得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