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转移性肿瘤的特点
肝脏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约有20%-30%的大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发生肝转移。即使经过手术切除,仍可能存在微小的残存病灶,这些病灶可能导致复发。大肠癌的分子特征(如RAS基因突变状态)也会影响转移灶的生长及对治疗的反应。
2.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
针对可切除的肝转移灶,外科干预联合综合治疗是目前的标准方案。在接受肝转移灶切除的患者中,5年总体生存率为40%-60%,但复发风险依然较高。数据显示,约60%-70%的患者可能在术后经历肿瘤复发,其中部分复发可能再次局限于肝脏或出现到其他部位的扩散。
3.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性
手术完成后的辅助化疗能有效清除潜在的微小病灶,从而降低复发风险,提高长期生存率。化疗方案常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例如以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为基础的药物组合。有少数患者还可能受益于靶向治疗,如抗EGFR或抗VEGF药物。
4.定期随访和监测
术后需进行严格的随访,通常包括每3-6个月一次的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或磁共振)和血液检测(如肿瘤标志物CEA水平)。及时监测可帮助早期发现复发并采取进一步治疗。
即便完成了手术切除,患者仍需警惕复发风险,积极配合后续的辅助治疗及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