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肿瘤压迫和梗阻
在乙状结肠,癌细胞增殖可能导致肿瘤块逐渐增大,压迫或部分梗阻肠腔。虽然乙状结肠位于下消化道,但其梗阻影响整个胃肠道通畅性。当肠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时,会引发腹胀、恶心等症状,患者进而出现食欲下降和进食困难。
2.全身炎症反应
癌细胞分泌多种炎症因子,会引发机体的慢性炎症状态。慢性炎症可抑制胃肠动力,降低胃排空速度,导致早饱感。同时,炎症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摄食调节机制,引发厌食。
3.代谢异常
癌症会增加基础代谢率,并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使身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这种代谢改变可能造成体内能量不足,进一步加重乏力和进食困难。肿瘤可能引起蛋白质分解过度,从而削弱胰岛素敏感性,间接影响胃肠功能。
4.心理因素
患者可能因疾病本身的压力、对预后的担忧等心理问题出现食欲下降,甚至对进食产生抗拒情绪。焦虑和抑郁常常与胃肠道症状相伴,形成恶性循环。
5.治疗副作用
化疗、放疗以及术后并发症也会影响进食。化疗药物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及味觉异常;放疗对局部组织损伤可引起肠粘膜炎症,加重饮食不适感。
在治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肿瘤负荷、胃肠功能状态和患者的心理调适,通过改善梗阻、控制炎症、补充营养等措施,提高患者的进食能力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