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免疫系统激活:在感冒期间,免疫系统会启动炎症反应以清除病毒或细菌。这个过程中,机体释放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会作用于下丘脑,导致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引发发热。夜间体温调节能力较日间更敏感,因此感到发热更加明显。
2.代谢率升高:感冒时,身体为了对抗病原微生物,会加快新陈代谢,产生更多热量。即使在睡眠中,基础代谢率仍可能高于平时,进而导致夜间觉得热。
3.交感神经兴奋性变化:感冒常伴随交感神经系统的亢奋,这可能在夜间增强皮肤血流量,减少散热效率,使得整体感觉更热。
4.退热效应引起的出汗:如果感冒合并发热,在体温升至高点之后,随着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回归正常,身体会通过蒸发式散热(即出汗)来迅速降低体温。感冒者常在夜间因为这一过程而感到出汗。
5.外界环境影响:感冒后机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提高。例如,盖厚被子或房间温度较高可能加重热感。结合感冒时的自身调节能力下降,夜晚体温的不适感会进一步放大。
6.药物因素:部分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例如解热镇痛类、抗组胺类或非处方感冒药,可能引起血管扩张或出汗增多,尤其是在药效发挥高峰期时。
感冒后出现夜间发热和出汗是常见现象,但若持续时间过长或伴随明显不适,需要及时评估是否存在其他感染或疾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