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化疗:
手术后辅助化疗通常用于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特别是在淋巴结转移或肿瘤较大的情况下。
常用药物包括氟尿嘧啶类药物和奥沙利铂等。
辅助化疗通常持续6个月,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调整剂量和方案。
2.放疗:
放射治疗可以在术前用于降低肿瘤大小,增加切除成功率。
术后放疗有助于控制局部病灶,提高局部控制率。
特别适用于直肠下段癌,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3.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如EGFR或VEGF,这类治疗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适合的患者群体。
常用药物包括贝伐单抗等,适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直肠癌。
4.免疫治疗:
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主要针对特定分子特征的肿瘤。
治疗效果与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及PD-L1表达水平相关。
在进行任何后期治疗时,需要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考虑个体差异,遵循医生建议,以优化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