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病因:毛霉菌病由多种毛霉目真菌引起,包括根霉属、毛霉属等。这些真菌在土壤、腐烂的有机物和空气中普遍存在,但并不会对健康人群造成威胁。
2.易感人群:患有糖尿病、白血病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接受器官移植、化疗等治疗而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对毛霉菌病的易感性显著增加。
3.症状:
鼻窦和脑部感染:初期症状包括鼻塞、面部肿胀和疼痛,随后可能发展为视力丧失、头痛和精神状态改变。
肺部感染:症状类似肺炎,如咳嗽、发热、呼吸困难,有时可见咯血。
皮肤感染:伤口部位出现红肿、坏死,严重者可导致全身性败血症。
4.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和实验室检测(如组织活检),通过发现真菌结构来确诊。
5.治疗: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是首选药物,同时需要手术清除感染组织。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毛霉菌病是一种潜在致命的感染,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采取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治疗基础疾病,可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