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发病率与普遍性:肝内毛细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发病率在总人口中约为1%至7%。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大约为3:1。
2.症状表现: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仅在偶然体检中通过影像检查发现。但在少数情况下,瘤体较大或位置特殊时,可能引起肝区疼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3.诊断方法:主要通过超声波、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手段进行评估。超声波检查通常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区域,CT扫描则可显示出增强的血管结构。
4.治疗方式:对于无症状且体积较小的毛细血管瘤,一般采取观察等待策略,每6至12个月进行影像复查。如果肿瘤较大(通常超过5厘米)或症状明显,则可能需要微创手术切除、经皮酒精注射或放射治疗。
5.并发症风险:尽管肝内毛细血管瘤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恶变,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肿瘤出血或破裂,导致急性腹痛和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定期体检和影像学复查对肝内毛细血管瘤的管理至关重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肝脏损伤,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