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时为何油温不要太高

病情描述: 烹饪时为何油温不要太高

医生回答(1)

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烹饪时油温不宜过高,以避免产生有害物质以及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具体原因如下:

1.生成有害物质:当油温超过200摄氏度时,会分解成丙烯醛、苯并芘等有害物质,长期摄入这些物质可能增加患癌风险。研究发现,高温烹饪会生成大量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

2.维生素损失:高温烹饪容易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B和C。在180摄氏度以上,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会迅速下降。维生素B1在100摄氏度时损失率为30%,而在150摄氏度时损失率可达70%。

3.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发生变性,使其结构改变,难以被人体吸收利用。例如,鸡蛋蛋白质在60-80摄氏度时就会开始凝固,温度过高则使其营养价值降低。

4.油脂氧化:高温烹饪会使油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如过氧化物和羰基化合物,这些物质对健康有害。实验表明,烹饪油在190摄氏度加热1小时后,其氧化产物增加了50%以上。

为了保持健康,烹饪时应尽量控制油温在160-180摄氏度之间。常见的做法如煎、炒、炸等,尤其需要注意控制油温。尽量选择耐高温的植物油,如橄榄油、花生油等,这类油脂相对稳定,不易分解生成有害物质。

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