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史采集:
询问患儿是否存在排尿困难、多尿、夜尿增多等症状。
是否有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史,尤其是尿路感染。
2.体格检查:
检查腹部是否膨胀,触诊是否有膀胱充盈。
检查外生殖器形态及尿道口周围是否有异常。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用于评估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存在扩张或梗阻。超声检查无创且能够提供实时影像,是初筛的重要手段。
排泄性尿路造影(IVU):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在泌尿系统内的流动情况,有助于发现尿道狭窄、梗阻等问题。
排尿膀胱尿道造影(VCUG):在膀胱内注入造影剂,通过X线拍摄排尿过程中的影像,能够直接观察后尿道瓣膜的位置及其对尿流的影响。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复杂病例或者需要进一步精细评估的情况,可以使用MRI获得更详细的解剖信息。
4.尿动力学检查:
通过测量膀胱内压力和尿流率来评估下尿路功能,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因后尿道瓣膜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
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小儿后尿道瓣膜非常重要,避免长期梗阻对肾脏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在临床实践中,上述检查方法常结合使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