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评估和诊断:
详细病史:了解尿床的频率、时间段以及相关症状,如白天是否有尿急或尿失禁。
体格检查:排除可能导致尿床的生理因素,如泌尿系统感染或神经系统问题。
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尿液分析、B超检查等,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2.行为疗法:
定时如厕:鼓励定时上厕所,尤其是在入睡前,减少膀胱内的尿液储存。
控制液体摄入:在晚餐后适当限制饮水量,但保证白天足够的水分摄入。
床旁放置夜灯:减少夜间起床上厕所时的恐惧感,提高上厕所的积极性。
3.药物治疗:
抗利尿激素(Desmopressin):通过减少夜间尿量,帮助控制尿床。
抗胆碱药(Oxybutynin):用于缓解膀胱过度活动,减少尿床发生。
4.心理支持:
心理疏导:对有心理压力或情绪障碍的患者,通过心理咨询和支持,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家庭支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患儿尤其重要,避免责备或惩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5.特殊设备:
尿床报警器:通过监测湿度,当发生尿床时发出警报,帮助养成醒来上厕所的习惯。
尿床是一个需要多方面综合管理的问题,通过合理的评估、科学的干预与家庭支持,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改善。必要时请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指导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