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怎么诊断

2024-09-2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病情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以下是具体的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

头晕:这是最常见的症状,约占患者总数的70%。

视力障碍:包括视野缺损、复视等,约发生在50%的患者中。

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手脚不协调,占30%左右的病例。

听力减退及耳鸣:这类症状在20%-30%的患者中出现。

2.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发现眼球运动异常、小脑功能受损等体征。

血压测量:低血压可能加剧供血不足的症状。

3.辅助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用于评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方向,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能够显示脑干、小脑及椎-基底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帮助明确病因。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CT血管造影(CTA):用于评估急性出血或梗塞病变,对血管狭窄与闭塞有较高的检测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这是诊断椎-基底动脉病变的“金标准”,能详细显示血管解剖和病变特点,但具有一定创伤性。

4.实验室检测:

血脂、血糖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异常血脂和高血糖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凝血功能:了解是否存在高凝状态,这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原因。

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怀疑该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