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躺卧、蹲坐等姿势突然站立时,血压显著下降,导致头晕。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血管收缩和心跳加速来适应姿势变化,但某些人群,这一调节机制可能不够灵敏,从而出现上述症状。据统计,大约15%至20%的成年人可能经历过体位性低血压。
2.血容量不足:血容量指的是血液在体内循环的总量。如果血容量不足,如因脱水、出血等原因,会使血压较低,容易在改变姿势时引发供血不足。特别是在运动后、大量出汗后,未能及时补充水分会增加这种风险。
3.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控心血管功能。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影响这一调控过程,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4.药物副作用:某些降压药、抗抑郁药以及利尿剂等药物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服用这些药物的人群需要注意药物说明以及医生的建议,以避免快速改变姿势引发的头晕眼黑。
5.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减弱,老年人更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研究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30%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为减少蹲下起立时的头晕眼黑情况,应逐步改变姿势,给予身体适应时间。保持适当水分摄入,并定期监测血压水平,也有助于预防此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