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降糖药物作用机制:
促胰岛素分泌药:如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药:如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生成和增加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糖。
减少葡萄糖吸收药: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减缓餐后血糖的上升。
2.使用降糖药的指征: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应为3.9-6.1mmol/L,若空腹血糖持续超过7.0mmol/L则需考虑使用降糖药。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应低于7.8mmol/L,若超过11.1mmol/L则可能需要药物干预。
3.药物选择与个体化治疗:
基于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及其他合并症来选择适合的降糖药物。
单药疗法无效时,可选择联合用药以增强降糖效果。
4.降糖药物的副作用与监控:
一些降糖药可能引起低血糖,需要进行血糖监测以确保安全。
长期使用降糖药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以避免药物对器官造成损伤。
降糖药在控制血糖方面确实有显著效果,但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嘱合理使用,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