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肠息肉类型:
非肿瘤性息肉:如增生性息肉,通常不会变为癌症。
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等,有一定几率恶变,特别是绒毛状腺瘤,其恶变风险较高。
2.息肉大小:
小于5毫米的息肉恶变风险较低。
大于1厘米的息肉恶变风险明显增加,需要特别关注和定期监测。
3.出血原因:
息肉表面破溃:由于摩擦或其他机械性损伤,息肉表面可能发生破溃,引起出血。
息肉感染或炎症:感染或炎症反应也可能导致出血。
恶性病变:若息肉已发生恶变,可能表现为持续性出血,是警惕信号之一。
4.诊断与治疗: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肠息肉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并取样活检。
病理检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息肉组织,以确定其性质及有无恶性变化。
切除手术:对于有恶变风险的息肉,应及时切除,并根据病理结果决定后续处理。
肠息肉出血需引起重视,尽早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息肉性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可能的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