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空腹血糖: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通常在4.0至7.0毫摩尔/升之间。这个范围内的血糖水平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基础代谢和细胞功能。如果空腹血糖低于4.0毫摩尔/升,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心悸、出汗等;如果高于7.0毫摩尔/升,则可能提示存在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2.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血糖是衡量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代谢的重要指标。一般在进食2小时后,血糖水平应控制在10.0毫摩尔/升以下。若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通常被认为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长期餐后高血糖可导致血管损伤,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3.血糖波动幅度:即使在正常范围内,血糖也会因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发生一定波动。短暂的轻微波动是正常的,但剧烈波动(例如从4.0毫摩尔/升突然升高到10.0毫摩尔/升以上)可能会对血管和神经造成损害。尽量保持血糖平稳,避免剧烈波动,对于预防并发症尤为重要。
长期维持在上述范围内的血糖水平,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也是保持血糖稳定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