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消化酶缺乏:长时间空腹会导致体内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酶包括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它们在消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消化腺分泌的这些酶变少,无法及时充分地分解和消化大量肉类中的蛋白质,进而引发消化不良和腹泻。
2.肠道菌群失衡:长期空腹可能会影响肠道内有益菌群的平衡。肠道菌群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作用。当饿肚子后突然摄入大量肉类,未被充分消化的蛋白质可能进入大肠,被有害菌分解产生过多气体和毒素,导致腹泻。
3.胃肠动力变化:空腹状态会使胃肠蠕动减弱,突然进食大量肉类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增强胃肠蠕动,导致食物通过肠道的速度加快,并且不能充分吸收水分,从而引发腹泻。
4.高脂肪食物刺激:肉类常含有较高的脂肪,尤其是红肉。高脂肪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释放胆汁以帮助消化,但长时间空腹后胆囊内胆汁储存量较少,突然大量进食高脂肪食物可能导致胆汁分泌不足,脂肪得不到充分消化,引发腹泻。
为了避免因空腹后进食肉类导致腹泻,应避免在长时间空腹后立即进食大量肉类食物,可以先从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开始,逐渐增加摄入量。同时,保持规律饮食,有助于保护消化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