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急性肠梗阻定义及病因:急性肠梗阻是一种由于肠道通路受阻而引起的疾病。常见原因包括肿瘤、粘连、肠扭转或嵌塞等。这些病变会阻碍肠内容物正常移动,导致肠腔内压力升高。
2.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无法排便或排气等症状。饮水后出现疼痛可能与胃肠道蠕动异常有关。在肠梗阻情况下,任何进入消化道的液体或食物可能加重不适。
3.诊断方法:急性肠梗阻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症状以及辅助检查。X线平片、腹部CT扫描或超声检查能帮助确认诊断并评估梗阻程度。
4.治疗方案:根据梗阻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治疗可以包括禁食、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胃肠减压和手术干预。手术是治疗机械性梗阻的主要手段,而功能性梗阻可能需要药物管理。
急性肠梗阻是一种潜在危险的医疗状况,必须在专业医疗指导下进行处理,以防病情加重或引发并发症。及时接受医学评估对于确保有效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