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占心肌缺血病例的大部分。脂质物质在动脉壁上积聚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狭窄和血流减少。
2.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发生暂时的收缩,即使没有明显的动脉阻塞,也会导致心肌供血中断。
3.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后可能形成血栓,完全阻塞动脉,从而引起急性心肌缺血。
4.高血压:持续的高血压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并增加心肌耗氧量。
5.贫血:严重贫血会降低血液携氧能力,使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6.快速或不规则心律:如房颤或心动过速,会影响心脏泵血效率,导致供氧不足。
7.其他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胆固醇、肥胖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都是增加心肌缺血风险的因素。
心肌缺血可能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心肌梗死。定期体检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