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直肠绒毛状腺瘤是结直肠腺瘤的一种类型,因其组织特征呈现绒毛状而得名。它与其他腺瘤相比,恶变风险较高。研究显示,绒毛状腺瘤中约50%的病例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而其中10-30%最终可能发展为结直肠癌。
2.二级不典型增生表示细胞形态已经发生了明显异常,但尚未突破基底膜,属于癌前病变。数据显示,腺瘤的恶变概率与其不典型增生的程度相关:一级不典型增生恶变率较低,二级不典型增生恶变率更高,大约在20%-30%之间。
3.腺瘤的尺寸也与恶变风险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直径小于1厘米的腺瘤恶变概率较低,为1%-3%;直径为1-2厘米时,恶变概率增加至10%左右;直径大于2厘米时,恶变风险可能超过25%。若腺瘤范围广泛且多发,则需重点关注。
4.临床表现如便血、粘液便、排便习惯改变等,可能提示病变进展或并发症,应进行进一步检查和随访。早期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癌变风险。
5.对于已确诊的绒毛状腺瘤二级不典型增生,首选治疗通常是通过内镜下的完整切除术。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肠镜随访,以监测是否存在残余腺瘤或新发病灶。
绒毛状腺瘤二级具有潜在恶变风险,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并定期随访。避免忽视肠道不适症状是减少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