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调整作息规律
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保持每天同一时间入睡与起床,即使周末也尽量不要打破规律。
如果需要午睡,时间应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避免过长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2.优化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光线昏暗,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减少外界干扰。
卧室温度宜保持在18-22℃之间,为人体提供最适宜的睡眠环境。
床垫和枕头应舒适,选择适合个人睡姿和身体需求的硬度和高度。
3.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每天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或瑜伽,但应避免在睡前两小时内剧烈活动。
避免摄入酒精、咖啡因以及其他刺激性饮品,尤其是下午和晚上。
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对大脑的刺激。
4.缓解精神压力
可以尝试冥想、深呼吸练习或渐进式肌肉放松法,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和放松身心。
如果因长期心理压力或情绪困扰导致睡眠问题,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干预。
5.饮食调理
睡前两小时避免吃太多或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影响入睡。
适量摄入富含镁和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杏仁、牛奶等,这些有助于促进睡眠。
6.药物或辅助治疗
如果调整生活方式仍未见明显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镇静类药物或褪黑素制剂,但需避免长期使用,以免产生依赖。
针对某些特定原因引起的睡眠问题,例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慢性疼痛,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睡眠浅容易醒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心理、环境等。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需要及时就医以明确具体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