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确认症状性质
焦虑相关的躯体化低烧一般温度在37.3℃-38℃之间,多伴有心悸、头晕、出汗、乏力等不适,但并无明显感染迹象。首先建议排除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器质性原因,可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明确病因。
2.改善焦虑状态
综合心理治疗和药物调节是改善焦虑的重要措施:
非药物干预: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理解焦虑与身体症状的联系,并减少过度担忧。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能缓解自主神经紧张。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焦虑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这类药物需长期服用且遵医嘱,不可随意停药。
3.调整生活方式
焦虑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以下措施有助于改善:
保证充足睡眠,每晚6-8小时,避免熬夜。
规律作息,保持每天固定的起床和休息时间。
均衡饮食,多进食富含B族维生素、镁元素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及绿叶蔬菜。
每天适量运动,例如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平衡。
4.观察体温变化
建议每日记录体温趋势,尤其在清晨和傍晚测量,结合其他症状动态观察。如体温持续超过38℃或出现感染性症状(咽痛、脓性分泌物等),应及时就医。
焦虑相关的躯体症状通常随着情绪的改善而逐渐缓解,需要耐心调节和坚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