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熬夜对生物钟的影响:人体的生物钟由大脑中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它调节昼夜节律,包括睡眠、体温、激素分泌等。当熬夜时,原本规律的作息被打乱,昼夜节律紊乱,可能使人难以感到困倦或在错误的时间进入睡眠状态。
2.褪黑激素分泌减少:褪黑激素是促进睡眠的重要激素,在光线暗淡时分泌增加,而在强光下分泌减少。熬夜时暴露在电子屏幕或强光下,可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使入睡变得困难。
3.神经系统的持续兴奋:熬夜常伴随高强度工作或娱乐活动,交感神经系统长时间处于活跃状态,即使关灯或躺下,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平复,容易导致辗转难眠。
4.血糖水平波动:熬夜可能伴有进食行为,如夜宵或甜食,这些食物会引起血糖快速升高,随后出现血糖下降,影响胰岛素分泌,间接干扰睡眠。
5.情绪和压力因素:熬夜往往与赶工、学习或娱乐相关,有时还伴随精神压力或情绪波动。这种心理负担可能进一步阻碍放松,难以进入深睡状态。
规律作息能够帮助恢复生物钟功能,并避免熬夜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果睡眠问题持续存在,应考虑咨询专业人士排除其他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