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大脑的高度活跃状态
清醒梦是一种介于睡眠和清醒之间的特殊意识状态,大脑部分区域(如前额叶皮质)的活动会异常增强。这种增强的神经活动可能导致大脑维持一种“半清醒”状态,使重新进入深度睡眠变得困难。
2.情绪的强烈波动
清醒梦中,个体通常对梦境具有控制力,这可能引发强烈的情绪体验,例如兴奋、惊讶或恐惧。情绪的过度波动会导致身体分泌更多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或皮质醇),这些激素可能干扰正常的睡眠进程。
3.生物节律的短暂紊乱
清醒梦多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而这段时间通常接近自然醒来的阶段。如果此时被清醒梦激活,大脑可能错误地将此状态认知为需要完全苏醒,从而抑制再次入睡的睡意。
4.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清醒梦结束后,如果个体试图分析梦境内容或主动回想梦境,注意力的集中可能进一步刺激大脑,使其难以平复至适合睡眠的低活动水平。光线、噪音等外界刺激也可能成为阻碍入睡的因素。
5.心理暗示作用
有些人在经历清醒梦后,可能担心再次进入类似状态或产生无法控制的梦境,从而形成轻微的焦虑感。焦虑会影响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使身体难以放松,进一步加剧失眠。
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尝试调整睡眠前的习惯,例如避免长时间思考与梦境相关的问题,通过深呼吸或冥想的方式帮助身体和大脑更快恢复到适合入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