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手段。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主要作用于多巴胺系统,可有效改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但可能带来锥体外系反应等副作用。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对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作用,且副作用相对较低,但需注意代谢综合征等风险。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停药容易导致复发。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并改善情绪状态。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调整患者的不合理认知,减少妄想和幻觉的影响。
家庭干预能够帮助家属更好地支持患者,同时降低家庭冲突,减少复发率。
个体或团体心理支持可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增强与他人的互动能力。
3.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社会功能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技能,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职业康复训练: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患者进入工作环境,提高社会参与度。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练习,增强患者的沟通及人际交往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时间管理、经济独立和自主照料等方面,以提升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4.规律随访管理
定期随访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干预方案。研究显示,坚持随访的患者复发率可降低50%以上。
5.健康生活方式配合
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避免因压力或疲劳加重病情。戒烟限酒以及避免滥用药物也是必要措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多方面支持。通过积极配合专业治疗、注重康复训练以及建立支持性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症状稳定,并恢复一定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