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正常生理现象:尿液中偶尔出现少量絮状沉淀物可能与尿液中的磷酸盐、草酸钙等自然结晶有关,尤其是在饮水较少或饮食结构改变时。这种情况一般是暂时的,无需担心。
2.脱水:当机体缺乏足够的水分时,尿液浓缩,可能导致沉淀物增多。成人日均建议摄入约2升水以维护正常代谢。
3.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白细胞、细菌和脓液,这些都可以表现为絮状沉淀物。此时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4.尿路结石:小型结石或者碎屑可能随尿液排出,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结石患者常有腰痛、血尿等表现。
5.肾病:某些肾脏疾病,如肾炎,可能引起尿液中蛋白质增多,形成絮状沉淀物。这类情况通常需要进一步医学检查来确诊。
6.外源性污染:尿液样本采集过程中,阴道分泌物或者其他外界物质混入尿液,也可能导致絮状沉淀物的出现。
如果尿液中絮状沉淀物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考虑进行进一步的医疗咨询和检查。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有助于预防某些类型的尿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