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温度降低: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为了保持核心体温,会减少皮肤血管的扩张。这一过程导致出汗减少,从而降低了通过汗液排放的水分量。结果,身体会通过增加尿液排放来平衡体内的水分代谢。
2.血压变化:寒冷气温可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肾脏感受到这种变化后,会促使尿液产生增加,以帮助调节体内的血容量和血压。
3.饮水习惯:冬季由于不容易出汗,人们可能会无意识地减少饮水量。如果维持正常的饮水习惯而不出汗,体内多余的水分也会通过尿液排出。
4.激素调节:在寒冷环境下,一些与水盐代谢相关的激素,如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可能会有所变化,进一步影响尿液排放量。
冬季由于环境温度、血压及体内激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尿液的排放量可能会有所增加。需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防止因尿频导致的脱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