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肠道疾病: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肠道疾病常导致大便稀泥。约10%至15%的人群受此类疾病影响,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或排便不规律。
2.饮食因素:高纤维饮食、多脂食物或乳糖不耐受(全球有65%以上人群对乳糖摄入敏感)会造成粪便稀薄。饮食中缺乏足够的水分和纤维素也可能导致类似的问题。
3.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以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引发持续性腹泻,从而导致大便稀泥。全球每年有数亿例感染性腹泻病例,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酸剂等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运作,导致大便稀薄。超过30%的长时间抗生素使用者可能会经历此类副作用。
5.消化吸收障碍:胰腺疾病、胆囊问题或小肠吸收不良等情况会干扰营养物质正常吸收,使得大便长期稀泥状。
6.心理因素:压力、焦虑或抑郁症状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影响大便形式。这种情况在心理问题患者中较为常见。
对于长期大便稀泥状的情况,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种可能性,并结合具体症状、病史以及必要的医疗检查来确定准确原因。如有相关症状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以避免潜在严重问题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