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上皮成分

2025-09-0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李小优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病情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侵袭性胸膜肿瘤,其上皮成分的识别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上皮成分主要通过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和分子诊断技术来区分。

1.组织学特征:辨认上皮样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首要步骤是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在显微镜下,上皮成分通常表现为片状或巢状排列,细胞多边形,核呈卵圆形,具有明显的核仁,这些特征与腺癌相似,但往往结构更为简单。

2.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CK5/6和Calretinin:这两种标记物在上皮样恶性胸膜间皮瘤中常呈阳性。

WT-1和D2-40:这些标记物也有助于区分上皮样成分。

对比标记:与此相对,腺癌常对CEA、Ber-EP4等标记物呈阳性反应,而这些在上皮样恶性胸膜间皮瘤中通常呈阴性。

3.分子诊断技术: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如基因表达谱分析,有助于进一步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上皮成分。这些技术可以分析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模式。例如,BAP1基因突变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较为常见。

通过结合上述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识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上皮成分。正确区分上皮成分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临床医生在诊断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