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注射引起的机械刺激
填充过程通常需要使用针头或钝针,这可能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轻微的机械刺激。例如,注射过程中损伤到毛细血管或软组织,会引起局部肿胀甚至淤青。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短暂的,通常在数天内自行缓解。
2.注射材料的不良反应
注射用的填充材料中可能含有透明质酸或其他合成填充剂,有些人对这些材料存在过敏反应或不耐受。过敏可能表现为局部红肿、瘙痒甚至疼痛。如果症状明显或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
3.炎性反应
局部炎症可能是由于操作过程中无菌措施不够完善导致的感染或注射后材料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免疫反应。这种情况往往伴随明显的红热、肿胀及压痛,如处理不及时可能发展为严重感染。
4.注射技术问题
如果操作人员经验不足或者技术失误,例如注射深度或位置不准确,可能导致填充材料压迫血管或神经,从而引起局部的异常反应,包括眼皮红肿等。
5.血液循环受阻
在少数情况下,填充材料可能意外压迫或堵塞血管,影响周围区域的血液供应。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急性红肿,并伴有其他症状,如皮肤苍白或紫绀,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
6.术后护理不当
注射后摩擦、按压注射部位或者未按照医嘱避免刺激物,可能加重局部的红肿反应。
一旦发生眼皮红肿,建议尽快咨询医生,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果伴随明显疼痛、视力受损或持续不适,应及时就医以评估是否存在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