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非甾体抗炎药:
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等。
其主要作用为缓解炎症和疼痛,一般在急性发作时使用。
注意事项: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胃肠道溃疡、出血、心血管问题等副作用,不适合伴有胃溃疡或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
2.秋水仙碱:
常用于急性痛风发作的早期阶段,通过抑制白细胞迁移和减少炎症反应来缓解症状。
使用剂量需谨慎,过多可能引起腹泻、恶心及呕吐等胃肠道不适。
对于早期服药者效果较好,延迟使用则疗效减弱。
3.糖皮质激素:
通常用于对NSAIDs和秋水仙碱不耐受或者这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可口服(如泼尼松)或者注射使用,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及导致骨质疏松,因此以短期使用为主。
4.降尿酸药物:
虽然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不是急性期的一线治疗,但在长期管理中非常重要,可降低尿酸水平,预防复发。
别嘌醇适合尿酸生成过多的人群,而非布司他对轻度肝功能异常者也较安全。
起始使用时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需联合抗炎药物避免。
5.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控制(如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减少酒精饮用)和充足水分摄入对于控制尿酸水平和预防发作至关重要。
控制体重并保持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相关问题。
治疗策略应综合考虑个体情况,避免单纯依赖药物治疗而忽视生活方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