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疫苗接种: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机体通常会产生抗体,从而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据研究,大约99%的疫苗接种者在完成初次免疫系列接种后能够产生足够的抗体。
2.抗体水平:即便有抗体,也需要确保抗体水平维持在有效范围内。一般认为,抗体滴度达到或超过0.5IU/mL才被视为具有保护作用。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下降,因此定期检测抗体水平是必要的。
3.暴露后处理:如果在接种疫苗后遭受潜在的狂犬病病毒暴露,仍需进行暴露后预防措施。这包括加强针接种和伤口彻底清洗,因为即使有抗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能导致感染。
4.个人差异:个体之间的免疫反应可能存在差异,某些人可能无法产生充分的免疫反应。即便有抗体,也不能百分之百地保障不会发病。
即使体内已有狂犬病抗体,仍需保持警惕,尤其在动物咬伤或抓伤发生后,务必遵循标准的暴露后处理步骤,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狂犬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