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病原体:
猫抓病是由巴尔通体属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是汉赛·巴尔通体。
狂犬病则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毒感染。
2.传播方式:
猫抓病主要通过被携带病菌的猫抓伤或咬伤传播,也可能通过被猫舔舐的开放性伤口传播。
狂犬病通常通过被感染动物(大多数为犬类)的咬伤传播,但也可通过唾液接触到破损皮肤或黏膜传播。
3.临床表现:
猫抓病的症状通常较轻,包括发热、疲劳、头痛和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靠近抓伤或咬伤部位的淋巴结。
狂犬病的症状严重且发展迅速,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随后可出现烦躁不安、恐水、吞咽困难、精神错乱等神经系统症状,最终导致瘫痪和死亡。
4.潜伏期:
猫抓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10天,而症状通常在猫抓或咬伤后几周内出现。
狂犬病的潜伏期则较长,一般为1-3个月,少数情况可短至几天或长达数年。
5.治疗方法:
猫抓病多为自限性疾病,轻症可以不治疗,严重者需使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
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因此预防尤为重要,通过及时清洗伤口和注射狂犬疫苗可以有效预防。
猫抓病和狂犬病在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上有明显不同。对于潜在被感染的情况,应及时就医以获取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保持警惕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