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毒来源: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受感染动物的神经组织和唾液中。当这些动物咬伤或者抓伤其他动物或人类时,病毒便可能通过唾液进入新的宿主体内。
2.传播途径:
咬伤:被感染动物咬伤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全球90%以上的人类狂犬病病例是由犬类咬伤引起的。
抓伤和舔舐:如果感染动物的唾液接触到开放性伤口或粘膜,也可能导致感染。例如,动物舔舐破损的皮肤、眼睛、鼻子或嘴巴都可能传播病毒。
空气传播:尽管极其罕见,但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如实验室环境中的气溶胶暴露,狂犬病毒也可能通过空气传播。
3.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和经常与野生动物接触的人士,应考虑接种狂犬病疫苗。
避免接触可疑动物:不要接触行为异常、生病或死去的动物。如果必须处理,应佩戴防护装备。
及时就医:一旦被可疑动物咬伤或抓伤,需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伤口,并立即就医,接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接种。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疾病,但通过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率和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