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毒特性:狂犬病毒具有极高的致死率,感染后的病死率接近100%。这是因为病毒可以快速传播,并通过神经细胞向脑部扩散。一旦进入神经系统,病毒能迅速损伤神经并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崩溃。
2.潜伏期长但发病快:狂犬病的潜伏期可以从数天到数月不等,但一旦出现症状,病程发展非常迅速,通常在几天内会导致死亡。狂犬病初期症状如发热、头痛等与普通感冒相似,因此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同时,狂犬病进入急性期后,会表现出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恐水、狂躁、瘫痪,甚至昏迷和死亡。
3.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目前对狂犬病的治疗仍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曾有少数病例通过密尔沃基方案成功存活,但总体效果并不显著,且大部分患者依然难以逃脱死亡命运。密尔沃基方案包括将患者置于诱导昏迷状态,以抑制病毒扩散和减轻脑部炎症,但其成功率非常低且操作复杂。
4.免疫系统的局限性:狂犬病毒能够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使得人体难以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即使在发病初期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也极其有限。唯一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在暴露病毒后立即进行疫苗接种和免疫球蛋白注射,以阻止病毒进入神经系统。
狂犬病的致命性和无法治愈性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一旦被疑似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应立即进行清洗伤口,并尽快前往医疗机构接受专业处理和疫苗接种。这是保护生命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