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正常粘膜阶段:肠道内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会进行规律性的新陈代谢,包括生长、分裂和凋亡。当某些致癌因素作用于这些正常细胞时,比如饮食中高脂低纤维的摄入、慢性炎症刺激或者致癌物质暴露,就可能引发基因突变。
2.腺瘤性息肉形成阶段:在早期阶段,由于抑癌基因(如APC基因)功能丧失或原癌基因(如KRAS基因)激活,上皮细胞开始异常增殖,从而形成腺瘤性息肉。此阶段通常无明显症状,且并非所有息肉都会癌变,但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肠癌的前期表现。有研究显示,约80%的肠癌病例与腺瘤性息肉相关。
3.高级别腺瘤阶段:随着更多基因突变的累积(如p53基因失活),息肉逐渐恶化,细胞分化能力下降,开始向高级别腺瘤转变。这种阶段的息肉更容易发生癌变,其直径通常大于1厘米。
4.早期癌症阶段:当细胞不受控制地快速增殖,侵袭到肠壁内部组织,便标志着癌变的出现。此时癌变局限于肠壁的浅表区域,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以进一步扩散至更深的组织。
5.浸润与转移阶段: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或血液进入周围组织器官甚至远处器官,如肝脏或肺部,导致癌症的进展和扩散。这一阶段常会出现显著的症状,如腹痛、大便带血、体重下降等。
肠癌的形成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生活方式的影响占据重要地位。合理膳食、多运动、定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