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例如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常导致急性腹泻,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细菌感染,比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会引起严重的水样腹泻,有时伴随发热和血便。
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和贾第鞭毛虫,也可能引发慢性或间歇性腹泻。
2.饮食和药物相关因素:
食物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或对麸质过敏(即乳糜泻),可导致进食相关的腹泻。
食物中毒可能由于摄入被污染的食物而引发急性腹泻,通常伴随腹痛和呕吐。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泻药)可引起胃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药物性腹泻。
3.炎症性肠道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长期反复的腹泻,经常伴有腹痛或体重下降。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直肠出血,表现为血便。
4.功能性肠道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间歇性腹泻,可能与压力或特定食物诱发有关。
5.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甲亢会导致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糖尿病并发症(如自主神经病变)可能造成慢性腹泻。
6.其他特殊原因:
放射线治疗或化疗可能损伤肠黏膜,引起放射性或药物相关性腹泻。
短肠综合征等解剖结构改变也会影响营养吸收,导致腹泻。
根据病因不同,腹泻的持续时间可以是急性的(小于2周)、持续性的(2~4周)或慢性的(超过4周)。需要通过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来区分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