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中度慢性炎症:这种情况表明胃黏膜长期受到刺激或感染,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在全球范围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大约50%的人口可能携带这种细菌。
2.胃窦糜烂:糜烂是指胃黏膜表层的破损,可能导致溃疡形成。这种损伤可能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药物作用有关。每年有大约10-15%的成人可能会经历胃部糜烂或溃疡。
3.轻度肠化:胃黏膜的肠化生是指胃粘膜细胞逐渐转变为类似小肠的细胞,这是一种适应性变化,通常与长期胃炎有关。轻度肠化本身并不是急需干预的病变,但需要监测其进展。
4.治疗和管理措施: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相应的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根除治疗。
胃保护药物: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减少胃酸分泌,帮助愈合糜烂。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烟酒摄入,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
定期复查:根据医嘱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监测胃黏膜状态的变化。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医学管理可以显著改善胃部健康状况,并降低进一步恶化或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