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发生频率:
据统计,大约60%-70%的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这种现象。
在某些人群中,这种现象可能会更加频繁,但并不会导致严重问题。
2.具体机制:
入睡抽动一般发生在进入睡眠初期阶段,即轻度睡眠状态。
当身体从清醒状态过渡到睡眠状态时,神经系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不协调,从而导致肌肉突然收缩,产生抖动感。
有研究表明,这可能与大脑在休息过程中对肌肉紧张度的控制机制有关。
3.触发因素:
压力和焦虑:精神压力大的时候更容易发生此类现象。
睡眠不足或过劳:疲劳和睡眠剥夺也会增加发生的几率。
外界刺激:声音、光线等外界刺激可能在入睡初期激活神经系统,引发抽动。
不规则的作息:不规律的睡眠时间和习惯可能干扰正常的入睡过程。
4.生理解释:
有一种理论认为,这种现象是大脑在检测是否已经进入深度睡眠。抖动可能是大脑误以为身体在失去平衡进行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另一种解释是肌肉在放松过程中,由于大脑的误指令导致的短暂肌肉收缩。
虽然入睡抽动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频繁发生或伴随其他睡眠障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减轻压力,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