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原因:
神经损伤:脊髓损伤、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可以导致大小便失禁。这些情况影响了大脑与膀胱或肠道之间的信号传递。
肌肉问题:骨盆底肌肉的衰弱或损伤会导致无法有效控制大小便。这可能与分娩、手术或老年有关。
慢性疾病:糖尿病、前列腺问题、膀胱炎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失禁。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镇静剂等,可以影响膀胱或肠道的正常功能。
生活习惯:过量饮水、咖啡因摄入、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引发暂时性的失禁。
2.诊断:
医学史: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及严重程度。
体检:通过体检评估骨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血液检查等帮助排除感染和其他潜在疾病。
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用于观察器官的结构异常。
专项检查:尿流测定、膀胱镜检查等用于深入了解膀胱和尿道的情况。
3.治疗:
行为疗法:包括膀胱训练、定时排尿和饮食调整,这些方法有助于改善症状。
骨盆底肌肉锻炼:如凯格尔运动,通过加强肌肉来改善控制能力。
药物治疗:针对具体原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激素替代疗法等。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如膀胱颈悬吊术或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
4.护理:
使用吸收用品:成人纸尿裤或护垫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个人卫生:确保清洁以防止感染和皮肤问题。
心理支持:失禁可能会导致心理压力,寻求心理咨询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大小便失禁虽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时就医并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改善症状,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