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因:慢性肝损伤常见的原因包括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药物或化学品毒性等。
2.发病机制:在慢性肝损伤过程中,肝细胞反复受到损伤后无法完全恢复,会逐渐出现纤维化。这一过程可能持续多年,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3.临床表现:慢性肝损伤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出现疲劳、食欲减退、腹胀、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
4.诊断:通过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MRI)及肝脏活检可以帮助确认慢性肝损伤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5.治疗:治疗重点在于去除病因、保护肝细胞、防止并发症和促进肝功能恢复。例如,抗病毒治疗用于肝炎患者,戒酒对酒精性肝病患者至关重要。
由于慢性肝损伤的进程较缓,因此早期检测和干预十分重要,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定期体检和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降低慢性肝损伤风险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