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液流速和压力变化:排尿时尿液流速的变化可能导致尿液分叉,如因膀胱内压力不足、括约肌松弛不均等,引起尿流方向的紊乱。这种现象偶尔发生一般无需担心。
2.尿道口暂时性闭合或分流:排尿前尿道口可能存在少量黏液、尿液残留或精液残余,导致尿道出口通路分裂,从而出现分叉。此类短暂性状况多见于早晨第一次排尿或长时间未排尿后,多属正常生理现象。
3.尿道局部炎症或刺激:尿道受到感染或轻微损伤时,例如患有尿道炎、包皮龟头炎或外伤后,可能导致尿道黏膜肿胀、不规则,影响尿液的流动方向。
4.尿道结构或解剖异常:如小部分人可能因先天性尿道分叉、尿道狭窄或隐匿的尿道憩室等解剖学特征而出现尿液分叉,这种情况较为少见,通常伴随其他排尿困难表现。
5.其他因素:一些日常行为也可能导致短暂尿分叉,例如排尿过程中身体姿势改变、腹压作用不均或外界环境温差较大时产生的尿道痉挛。
若尿分叉仅偶尔发生且无其他不适症状,大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但若长期出现,或伴随尿痛、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的感染、结石或其他病变。排尿时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尿道口受到刺激,是重要的预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