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病因
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克雷白氏菌和肠球菌等。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反应、尿液逆流、心理因素或其他非细菌微生物有关。
2.症状
细菌性前列腺炎:急性病例通常表现为高热、寒战、会阴部及下腹部剧烈疼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慢性病例表现较隐匿,但可能有轻度不适、尿道灼热感和反复尿路感染。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症状多样且波动较大,常见有会阴部或下腹部隐痛、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性功能障碍等,但一般没有全身症状如发热。
3.诊断
细菌性前列腺炎:通过尿液、前列腺液培养及血清学检查可以明确发现致病菌。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通常诊断排除细菌感染,通过尿液、前列腺液培养结果阴性,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4.治疗
细菌性前列腺炎: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如喹诺酮类抗生素、多西环素等;急性期还需配合镇痛药、解热药等对症治疗。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相对复杂,可采用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中药调理等,必要时结合心理治疗或物理疗法。
诊断和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时,应根据具体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就医,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意见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