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肾造瘘管的作用是引流尿液,一旦不排尿,常见原因包括:
管道堵塞:可能由结石、血块或感染导致管腔受阻。
位置异常:比如造瘘管脱出或移位,无法正常通向肾盂。
肾功能变化:如肾脏本身的功能下降,减少尿液生成。
原发病情改善:若原发梗阻问题已解除,尿液可能通过下尿路正常排出,造成造瘘管无排尿现象。
2.在决定是否拔除之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包括:
超声波或CT影像学检查:评估造瘘管位置与肾脏状态。
尿液分析:排查感染或其他异常。
造瘘管冲洗试验:通过生理盐水冲洗观察是否有回流,判断管道是否通畅。
临床症状评估:关注是否伴随腰痛、发热等感染或梗阻症状。
3.若经过检查确认造瘘管无功能且未再必要使用,可考虑拔除,但需在专业医师操作下完成,以避免感染、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如果存在可逆性问题,如堵塞或位置异常,应优先纠正这些问题,而非直接拔除。
拔除肾造瘘管是严谨的医学决策,必须明确其不再需要,且患者肾功能和泌尿系统恢复正常。未经处理前不可自行拔除,需遵循医嘱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