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中出现结石并伴有血尿是何原因

2025-02-02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病情分析:尿液中出现结石并伴随血尿的现象,通常由泌尿系结石引起。这是由于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引发尿路黏膜损伤或感染,导致出血。

1.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原因:

高浓度尿液:尿液中的草酸钙、尿酸盐等物质浓度过高时,容易析出晶体,逐渐形成结石。

尿流不畅:如肾盂积水、尿路梗阻等,导致尿液滞留,为结石形成提供了条件。

饮食习惯:摄入过多含草酸、嘌呤的食物(如菠菜、动物内脏)会增加结石风险。

2.血尿的诱因:

机械性损伤:结石在肾脏、输尿管或膀胱内移动时,粗糙表面刮擦尿路黏膜,造成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炎症反应:尿路感染会进一步刺激黏膜,增加出血倾向。统计显示,约25%-50%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尿。

合并病变: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其他疾病,如肾炎、感染性病变等,也可能加重血尿症状。

3.临床表现与检查:

典型表现为腰腹部疼痛(绞痛)、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严重者可有尿路梗阻和排尿困难。

确诊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例如B超、X线或CT扫描,可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4.治疗与预防:

保守治疗:小于5毫米的结石常可通过大量饮水和适量运动自行排出。

外科干预:较大结石或伴有明显症状者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微创手术。

预防措施包括多饮水(每日2-3升)、均衡饮食、避免高钙、高草酸食物及改正久坐少动等生活习惯。

存在尿路结石时应及时评估是否伴随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对症处理。

免费咨询